一、什么是疫苗
疫苗是预防、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接种疫苗,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,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。
它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,经过人工减毒、灭活或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,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。包括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。
二、孩子出生后,要打哪些疫苗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》,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。如果不接种以下这些疫苗,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入托、入学等。
疫苗品种 |
可预防的疾病 |
接种程序 |
接种 剂次 |
接 种 部 位 |
接种途径 |
接 种 剂 量 |
卡介苗 |
结核病1 |
出生时 |
1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|
皮内注射 |
0.1ml |
乙肝疫苗 |
乙型病毒性肝炎 |
0、1、6月龄 |
3 |
上臂外侧三角肌 |
肌内注射 |
10或20μg |
脊髓灰质炎疫苗 |
脊髓灰质炎 |
2、3、4月龄,4周岁 |
4 |
口服(OPV)/肌内注射(IPV) |
1粒或2滴/0.5ml |
|
百白破疫苗2 |
百日咳、白喉、破伤风 |
2、4、6月龄,18月龄,6周岁 |
5 |
上臂外侧三角肌 |
肌内注射 |
0.5ml |
A群流脑疫苗 |
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|
6月龄,9月龄 |
2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|
皮下注射 |
0.5ml |
麻腮风疫苗 |
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 |
8月龄,18月龄 |
2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|
皮下注射 |
0.5ml |
乙脑减毒活疫苗 |
流行性乙型脑炎 |
8月龄、24月龄 |
2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|
皮下注射 |
0.5ml |
甲肝减毒活疫苗 |
甲型病毒性肝炎 |
18月龄 |
1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|
皮下注射 |
0.5或1.0ml |
A+C流脑疫苗 |
A群及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|
3周岁,6周岁 |
2 |
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|
皮下注射 |
0.5ml |
注:1.主要指结核性脑膜炎、粟粒性肺结核等。
2. 自2025年1月1日起,适龄儿童按照调整后的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(DTaP)和白破疫苗(DT)接种程序实施接种:6周岁及以下儿童:使用DTaP疫苗进行接种及补种,7周岁~11周岁儿童:使用DT疫苗进行补种。
三、 常见疑虑解答
尽管疫苗是公认的最有效、最经济的疾病预防手段,但大家仍对疫苗有一些安全性存疑,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解一下惑。
1、 “疫苗会不会有副作用?”
接种疫苗是安全的。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,从而保证上市获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在疫苗接种过程中,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遵循科学、严格的工作规范,确保接种安全。少数人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低烧、局部红肿,通常1-2天可缓解。具体不良反应可以咨询接种医生和参考疫苗说明书。
2、孩子是过敏性体质,能不能接种疫苗?
“过敏性体质”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。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暂缓接种,一种是绝对禁忌接种。家长可在接种疫苗前咨询医师,不同情况不同对待。
3、“非免疫规划疫苗有必要打吗?”
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覆盖基础疾病,但非免疫规划疫苗(如轮状病毒疫苗、四价流脑疫苗、HPV疫苗、带状疱疹疫苗)能进一步填补防护空白,经济条件允许时建议接种。
4、 接种疫苗之后出现异常反应怎么办?
极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、接种部位红肿等现象,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,只要加强观察,增加饮水(或者吃奶),注意休息即可。较重的局部反应(红肿)可用干净的毛巾冷敷,产生硬结时则用干净的毛巾热敷,每天数次,每次10-15分钟(但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切忌热敷)。严重者,请及时就医。
疫苗接种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守护,更是对全社会的责任担当。每一剂疫苗都在编织着群体免疫的保护网,为那些暂时无法接种的婴幼儿、免疫力低下者等弱势群体筑起安全屏障。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疫苗接种,用主动的行动守护健康,这既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关爱,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贡献。
温馨提示:监护人应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,在儿童入托、入园、入学要查验预防接种证,出国时有的国家要求提供免疫证明。
声明 以上图文来源网络,仅作公益科普宣传使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支持!